close

在慕谷慕魚社區裡,有個不起眼的老街,最多的店家是鍛造店,傳承著太魯閣族傳統刀具,在談山刀之前我們先來瞭解慕谷慕魚的由來,早期這個社區名叫“銅門”,原由是日本佔據時代這附近盛產銅礦,山與山之間的隘口像一道門,所以取名為銅門,因緣際會之下有位很有智慧的族人“多用‧馬上”覺得需要改名,所以在部落長老前提倡改名,革命是會有阻力的,所以“多用‧馬上”就細心說明:日本人在我們這採銅礦就叫這裡為銅門,如果採的是金礦那豈不是叫做金門,但是好佳在我們沒有產“鋼”阿~,那聽起來能聽嗎!

部落長老聽了就說:怎麼可以叫做“鋼(肛)門”,不行~一定要改名。

因為與會的族人大部分來自於太魯閣以北,那地方長滿了許多樹藤,所以是來自於樹藤的地方,族語稱之為Mqmgi,用漢語發音就成為了“慕谷慕魚”多美的名字阿…

太魯閣族最不可或缺的工具是“刀”,也是抗擊敵人最主要的貼身武器,刀身如3/4月灣,主要材質為彈簧鋼,登山打獵時可開路除草,兇猛獵物可刺戳豁口放血,刀鞘的毛髮也是表現功績的象徵。

 

1.JPG

2.JPG

3.JPG

在這要介紹一間山刀老街有名的鐵店“鄉野鐵店”,老師傅是“卡娃斯‧答應”,小時就跟隨父親製作刀器,兒時嬉戲也在刀坊,所以製作工序不教自會,隨著時代進步刀也跟著演進,開了一間鄉野鐵店。

 

4.JPG

5.JPG

6.JPG

店內各種樣式刀款,主流幾乎是復古,人常說老了就會返普歸真,時代進步了也一樣會流行復古,店內刀器製作簡單,維護及維修也更加容易,成品更是好看復古也實用,進入工作室打鐵的地方,所使用的材料皆為彈簧鋼,受過日曬雨淋的風化,所以材料應力韌性充足,使用上也很得心應手。

進入工作室以前得認識這間店的環境,剛進入門口有個不起眼的樹,七十年的七里香,相傳是我爺爺“答應.舒寶”所種植的,很不簡單的一棵樹,比我的年紀還大,目前還是生龍活虎的生長著。

7.JPG

該進入鍛造室了,印入眼簾的是滿地的鐵屑,已累積滿屋的焦炭薰陶,這裡是我和父親、爺爺、姊夫,留下無數汗水的地方,經常黎明時刻伴隨著鼓風機加壓的火焰,沉重的鐵鎚聲,噹、噹、噹~一點一滴的記憶全累積在這裡。

 

9.JPG

10.JPG

製作刀器步驟便是切割、鍛造成型、研磨、開鋒、焠火、入柄、刀鞘、最後再研磨細部,一組刀要整整5天左右,但是價格卻非常實惠,原住民部落使用性居高,大部分拿來開路或喜慶殺豬,可說是沒有銅門山刀就沒有原住民。

看這那爐上熊熊烈火,將燒紅的鋼放在鍛造機上成形噹~噹~噹~,每一聲的敲擊就有每一次地面的震動,親臨現場很震撼,唯獨不舒適的就是那火焰的高溫,常常一把刀打下去就是滿身的汗水,在經過那刀鋒段的焠火,嘶~的一長聲蠻有療愈感的。

 

11.jpg12.jpg

13.jpg14.jpg

15.JPG

16.jpg

我與父親的作品對比很大,父親製作的是傳統刀型,與生俱來的傳承感,木製刀鞘配上傳統刀柄,以一種懷念紀念當時的回憶,簡單的木鞘編織著記憶得最深刻。

 

17.jpg

 

18.jpg

19.jpg

而我所製做的是皮套刀鞘及燒色刀,利用鋼本身加熱原理形成一幅美麗的刀身顏色,再配上年輕族群喜歡的牛皮刀鞘,而握把只纏繞著簡單的麻繩,既美觀又不失去傳承的記憶,經常許多朋友看見這間店都會為之一亮。

 

20.JPG

21.JPG

22.JPG

經過這一次的體驗,才知道原來刀器製作是非常辛苦的,但是製作出來卻非常的有成就感,祖先的智慧都留在這把刀裡,創造了我們生活上的便利,一間不失美感也不失實用的刀具店,有緣就進來體驗吧!

 

 

鄉野鐵店

 

972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7鄰9號

03 864 1011

營業時間:  08:00–16:30

arrow
arrow

    小良旅遊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